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

跟風(?)/蒲公英閱讀分享計畫

一直想找時間談談自己近年來很中意的書。而推廣分享閱讀的跟風也很巧地同時出現了,而且可以介紹到七本!本來只想推兩三本,為了要湊到數量,就看著自己的藏書,想著「選這本好了,啊可是那本好像也不錯」,發生了選擇困難症。結果最終選出來的書還是多了一本。

聽說這個閱讀分享計畫的規則是tag友人、持續7天內每日分享一本喜歡的藏書。不過我是想把選好的書都一次貼出來的急性子,年紀大了也不太好意思邀請別人,就擅自無視遊戲規則了(欸





我本身相當喜歡日本作家寫的小說。在我的藏書中,東野圭吾的小說佔了非常多比例。(因為收藏空間和荷包容量的限制的關係,購入的作品以《加賀恭一郎》系列為主)。這次介紹的書單裡,便有四本是東野的作品─《空洞的十字架》、《人魚沉睡的家》、《新參者》、《再一個謊言》。

《再一個謊言》:屬於加賀恭一郎系列,是推理短篇集。描述的是刑警加賀與嫌犯之間的言語心理攻防。其中〈冰冷的灼熱〉和〈失算〉兩篇曾在2001、2002年翻拍成日劇。除了懸疑的成分以外,也著墨了角色動機成因的複雜性。東野早期的作品以解謎為重,後期轉為也探討其他社會現實議題(如人際關係、環境社會etc.)。而這部《再一個謊言》便是後期的作品之一。

《新參者》:也屬於加賀恭一郎系列、亦是翻拍日劇的作品(2010)。故事背景設定在日本橋,以一樁殺人案揭開序幕,由看起來獨立不連貫的短篇,串連起整個故事。透過加賀在人形町四處探訪、進行搜查的過程,生動地描寫每個人物的性格、行為與日本橋人形町的地方風情。「如果有人因為事件而心靈受到傷害,這個人也算是被害人了,而尋找各種可能的方法幫助這樣的被害人,也是刑警的職責之一。」(by加賀),除了線索的謎題,也不忘描繪人情的謎題,讓故事的基調顯得明亮溫暖。

加賀系列目前只收到《新參者》(《麒麟之翼》和《當祈禱落幕時》想收但還沒收)。在現有的書中,也很喜歡《沉睡的森林》,覺得這部作品中的加賀也被描繪的很有魅力。

《空洞的十字架》:這是以探討死刑的意義為核心的書。主角的女兒被殘忍地殺害後,即使兇手伏法、被判死,但心中的傷痕一直無法癒合,這份陰霾導致主角和妻子漸漸形同陌路,最後以離婚收場。然而在多年以後,妻子又遭到殺害。雖然兇手很快就自首,但主角整理前妻的遺物時,發覺前妻的死似乎不單純。故事在主角調查前妻死亡真相的過程中,慢慢深入死刑各個面向的探討,以及不同角色心理與行為描寫。作者並沒有給出正確答案,但通篇故事十分引人思考,人世間的種種總難以用二分法看待。

另外,東野圭吾還有一部作品《徬徨之刃》,描寫的也是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兇手之間的關係,也值得一看。

《人魚沉睡的家》:這是以腦死為主軸,闡述人性道德與生死議題的作品,曾在2018年翻拍成電影。主角的女兒溺水,因急救無效被判定腦死。腦死和植物人的差別是,植物人還可以自行呼吸、也可以睜開眼睛,只是沒辦法有意識地跟其他人互動,尚有甦醒的可能;但腦死的情況是,即使仍有心跳,腦部可活動的區間都呈現無反應狀態,因此無法自主呼吸。不願接受這個結果的主角,藉助丈夫公司的醫療科技技術,延續女兒的生命跡象。在這個過程中,角色的行為與心理描寫,讓故事的氛圍漸漸走向瘋狂,人性與道德衝突的張力十足,也引人省思,是部耐人尋味的作品。

接下來是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。

《在咖啡冷掉之前》,是川口俊和的作品,也曾改編成電影。故事構成一共四個短篇-〈戀人〉、〈夫婦〉、〈姐妹〉、〈母女〉。以「在某間咖啡店的某個座位上喝下咖啡就能回到過去,但是必須遵守一些規矩」的都市傳說為展開,描寫人與人之間關係及各種情感,是憂傷又帶著溫暖、療癒人心的作品。

川口還以這個設定寫了另一本《在謊言拆穿之前》。(雖然買了這本書但還沒翻開)

再來是夏目漱石的作品。我有三本夏目漱石的書,在這裡選出了兩本-《心》、《從此以後》,其中《從此以後》正在閱讀。

在夏目漱石的作品中,除了看見過去時代的風貌,人性心理的描寫特別引人入勝。即使故事時代背景與現代完全不同,看著角色糾結矛盾的內心,卻隱隱約約能夠引起共鳴。那些再尋常不過的世間冷暖百態和人類情感,在昔日與現在之間似乎沒有分別。

最後是桐野夏生。桐野夏生的風格又和前面幾位作家不同,冷酷又細膩地描繪直搗人心深處的種種黑暗、偏執與欲望。桐野的小說我只收了三本,《異常》則是我所收的第一本。

《異常》是以日本真實社會案件-東電OL殺人案為藍本所創作的懸疑小說。案件死者是白天在知名企業上班的菁英女性,晚上卻從事賣春,因為死者的日夜身份落差過大而造成一時譁然。桐野從虛構的角度切入,在作品中以死者的同學、死者同學的妹妹、死者、嫌犯兇手等不同的立場和視角闡述各自的經歷與內心,串連起整個事件架構背景。桐野筆下的文字揭露了校園中人際競爭與地位階級的殘酷,社會職場男女待遇不平等的氛圍,潛藏在檯面下欲望與性所支配的暗影,以及人類對於名利成就、情感歸屬的各種渴望。在書中可以看見,原本存在於人心的普通渴望往瘋狂的方向扭曲,一般讀者會因生活圈際遇的不同而產生壓抑苦悶的餘韻,但也難以否認那些現象和思緒都有可能是真實的,只是沒有遭遇到或是程度不一而已。總有些人無法從相信的人事物上得到幸福的回報,或未能遇見能即時陪伴理解、拉他們一把的精神支柱,而持續在鬱悶不平中無法自拔。人類對世間的愛與恨,其實是一體兩面。

我記得自己是在大學期間讀完這本書的,書中文字描寫得太過深沉,至今仍不敢再翻第二次(欸)。但是不得不說桐野對人性(尤其女性)和日本社會的描繪能力真的非常細膩巧妙,基於這個角度推了這本書。

而桐野尚有另一部知名的懸疑犯罪小說《OUT》,是入圍過直木獎的作品,故事情節起伏和內心描寫也值得一看。

雖然推了這些書,但實際上從去年後半年開始,我已經沒有好好閱讀實體書了(連網路同人小說也少看了),原本看小說的時間大部分都挪去讀日檢和多益的備考用書,一直到前幾天才把還沒讀完的夏目漱石的《從此以後》重新拿出來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